科学研究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1-05-25 12:19:00发布人:实验中心点击:4956次

江西省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0513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1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

专业大类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举例

专业(技能)

方向

1

机电设备操作

机修钳工

维修电工

工业机器人装调维修工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智能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自动化设备营销

2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3

自动动设备与产品维修

4

自动生产线制造

6

机器人操作员

7

营销员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坚持以立德树人,面向智能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设备和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 职业素养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 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 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 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 具有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 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2. 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运用PL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程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4)具有运行工业机器人编程完成自动搬运等能力。

(5)掌握电气CAD软件绘制工件图及电气原理图的能力。

3.证书要求:

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应至少获得一个相应的技能证书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内容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及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程目标: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大纲》,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作用和规范,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成长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3、《心理健康》

课程目标: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4、《哲学与人生》

课程目标: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语文》

课程目标: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大纲》,由基础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6、《数学》

课程目标: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大纲》,由基础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初步等数学基础知识。

7、《英语》

课程目标:英语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包括语音项目、交际功能项目、话题项目、语法项目、词汇项目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为适应未来多样化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8、《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计算机基础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初步认识,包括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与Internet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和播放软件的使用及日常维护,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9、《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达到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体育卫生与健康、增强体质的锻炼方法、体育保健、各项目竞赛规则)和体育实践(田径、球类、棋类、基本体操、武术、体育舞蹈),培养学生提高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以及体育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10、《公共艺术》

课程目标:公共艺术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包括音乐和美术两个部分, 音乐教学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专业(技能)课程

1、《电子技术及应用》

课程目标:通过一些小型电子产品的制作、调试,使学生了解基本电子电路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电子电路的方法,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的测试、制作与调试等基本技能,为从事实际工作准备必要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项目

学习目标

学习与训练内容

学时

1

小夜灯的制作

能力目标:

1.学会检测二极管的极性和质量;

2.会按照工艺要求焊接、装配节能小夜灯;

3.能分析和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知识目标:

1.了解二极管、特殊二极管的基本知识;

2.学会二极管的工作过程及应用。

学习内容:

1.二极管、特殊二极管的基本知识;

2.学会二极管的工作过程及应用;

训练项目:

1.认识不同型号的二极管实物;

2.基本焊接练习;

3.小夜灯电路的焊接;

18

2

助听器的制作

能力目标:

1.会按照工艺要求焊接、装配助听器;

2.会检测放大器的静态和动态参数

3.能分析和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知识目标:

1.学会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会检测三极管的类型和极性。

学习内容:

1.了解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

2.学会共发射极放大器的识读与工作过程;

3.了解反馈的基本知识;

训练项目:

1.按要求频率、幅值、波形调试相应的信号;

2.认识不同型号的三极管实物;

3.检测三极管的类型和极性;

4.按照工艺要求焊接、装配助听器;

22

3

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

能力目标:

1.会按照工艺要求焊接、装配直流稳压电源;

2.能分析和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知识目标:

1.学会三端稳压器引脚识别。

学习内容:

1.了解三端稳压器的基本知识;

2.学会直流稳压电源的识读和工作过程;

训练项目:

1.认识不同型号的三端稳压器引脚识别;

2.按照工艺要求焊接、装配直流稳压电源;

8

4

集成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

能力目标:

1.熟练焊接技能并学会功放与音频电路的连接于检测;

2.能分析和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知识目标:

1.会识别集成运放电路的引脚;

2.会按照工艺要求焊接、装配功率放大器。

学习内容:

1.了解集成运放电路的基本知识;

2.了解OTL功率放大器和集成运算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知识;

3.学会功率放大器的识读与工作过程;

训练项目:

1.认识不同型号的集成块引脚识别;

2.按照工艺要求焊接、装配功率放大器;

12

5

数字逻辑电路的制作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和分析方法;

2.能识别元器件并能对元器件进行检测,判别元器件性能好坏。

3.能识读电路图,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并完成焊接。

知识目标:

1.能识读基本的门电路;

2.能根据逻辑功能选用和代换集成门电路;

学习内容:

1.理解与门、或门、与非门等基本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熟悉其图形符号;

2.会应用公式法和卡诺图法对逻辑函数进行化简;

3.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读图方法;

训练项目:

1.认识不同型号的逻辑门电路;

2.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并完成数字逻辑电路的焊接;

3.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和分析;

8

6

三人表决器的制作

能力目标:

1.能制作三人表决器电路;

2.能分析和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知识目标:

1.认识集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引脚图及功能;

2.学会集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

学习内容:

1.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2.掌握常用集成组合逻辑部件的功能和应用;

训练项目:

1.集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引脚图及功能;

2.制作三人表决器电路;

10

7

声、光控楼道灯的制作

能力目标:

1.能对声光控逻辑电路的元器件进行检测;

2.能按照电路完成电路的安装;

3.能分析和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知识目标:

1.能识读常用触发器的引脚;

2.时序逻辑电路的概念和分类;

3.掌握数码寄存器的功能、电路组成和常见类型。

学习内容:

1.时序逻辑电路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数码寄存器的功能、电路组成和常见类型;

3.了解计数器的功能;

训练项目:

1.识读常用触发器的引脚;

2.对声光控逻辑电路的元器件进行检测;

3.按照电路完成电路的安装;

12

2、《电工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导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项目一 简单直流照明电路设计与安装

教学目标:能正确使用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及万用表;能正确识别及使用电阻;能正确使用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的量程扩大的方法;通过学习,能描述直流电流的欧姆定律;能对简单的电路进行分析计算;理解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方法;能对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计算。

活动安排:识别使用电阻;使用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及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的量程扩大的改装;简单直流照明电路的安装及电路故障的检查。

考核要求:本部分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考核一体化的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本部分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实训报告的成绩等。其中闭卷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评价占50%,实验实训现场操作成绩占20%;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任务一 识别使用电阻

学习目标

认识电阻,能识别电阻,会在电路中使用电阻

工作任务

识读使用电阻器

相关实践知识

根据色环识读电阻

用万用表测量电阻

相关知识

电阻的物理意义

万用表的使用

2. 任务二 使用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表测量电路中的直流电压、电流

学习目标

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试电路中的电流及负载的电压

理解电压与电流及参考方向及物理意义

工作任务

使用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表测量电路中的直流电压、电流

相关实践知识

直流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电路的检查方法

相关知识

电压、电流的物理意义

电压、电流的方向及参考方向

3. 任务三 简单直流照明电路的安装及电路故障的检查

学习目标

会正确安装一个等灯泡的直流照明电路

了解电路的通路、开路及短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工作任务

安装一个电灯泡的直流照明电路

相关实践知识

电源、负载、开关及连接导线的选用

直流照明电路的安装

电路的检查方法

相关知识

电路的模型及电路图

电源、负载、开关及连接导线的作用

4. 任务四 简单直流照明电路的测试(电压、电流、功率)

学习目标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负载两端电压及负载电阻

会测量电源的外特性及负载的伏安特性

理解电压、电流及电阻之间的关系

理解的外特性及负载的伏安特性

根据负载安特性,理解欧姆定律

工作任务

电源的外特性测量

负载的伏安特性测量

根据伏安特性,进行欧姆定律的验证

电工及电功率的测量与计算

相关实践知识

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测量

电流的外特性曲线的绘制

负载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

欧姆定律的验证

相关知识

电功率的计算

欧姆定律

拓展知识

理想电压源与电流源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5. 任务五 直流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学习目标

能安装灯泡

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分压、分流公式

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比较

理解电压与电位的区别

工作任务

安装三组灯泡

测量串联上各电阻上的电压及电流计算三个灯泡的实际功率

测量并上各电阻上的电压及电流计算三个灯泡的实际功率

测量混上各电阻上的电压及电流计算三个灯泡的实际功率

相关实践知识

串联电路特点的测量

并电路特点的测量

相关知识

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混连电路的分析方法及电位概练

(二)项目二 万用表设计与安装

教学目标:能正确使用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的量程扩大的方法;能组装万用表。

活动安排:安装直流电压表;扩展直流电压表量程;安装直流电流表;扩展直流电流表量程;安装欧姆表;组装万用表

考核要求:本部分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考核一体化的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本部分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实训报告的成绩等。其中闭卷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评价占50%,实验实训现场操作成绩占20%;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 任务一 安装直流电压表,扩展直流电压表量程

学习目标

能安装直流电压表

工作任务

安装直流电压表

扩展直流电压表量程

相关实践知识

直流电压表的安装

扩展直流电压表量程的方法

相关知识

直流电压表测量原理

扩展直流电压表量程的方法

2.任务二 安装直流电流表,扩展直流电流表量程

学习目标

能安装直流电流表

工作任务

安装直流电流表

扩展直流电流表量程

相关实践知识

直流电流表的安装

扩展直流电流表量程的方法

相关知识

直流电流表测量原理

扩展直流电流表量程的方法

3.任务三 组装万用表

学习目标

能安装万用表,会使用万用表,检测万用表故障

工作任务

安装万用表

使用万用表

检测万用表故障

相关实践知识

欧姆表的安装

万用表的安装

相关知识

万用表的机构与原理

(三)项目三 电桥电路设计与测试

教学目标:会安装电桥电路;能运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线性电阻性电路;能节点电位法、网孔电流法的分析计算直流 线性电阻性电路;能用戴潍南定理与诺顿定理分析计算直流线性电阻性电路;正确了解基而霍夫定律;了解电阻的星形与三角形的连接的等效变换方法;理解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能描述电路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活动安排:平衡及不平衡电桥电路的设计与安装;通过电桥电路,对基而霍夫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验证;通过电桥电路,对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验证。

考核要求:本部分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考核一体化的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本部分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实训报告的成绩等。其中闭卷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评价占50%,实验实训现场操作成绩占20%;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 任务一 安装不平衡电桥电路

学习目标

会安装电桥电路

能用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分析计算直流线性电阻性电路

能用节点电位法、网孔电流法分析计算直流线性电阻性电路

了解复杂电路与简单电路的区别及复杂电路的相关俗语

理解基而霍夫第一定律,基而霍夫第二定律

会使用支路电流法

会使用电阻星形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方法

工作任务

不平衡电桥电路的安装

使用直流电流表测量各个支路的电流并进行分析

使用直流电压表测量各相关电压并进行分析

相关实践知识

电桥电路的安装

验证基而霍夫第一定律

验证基而霍夫第二定律

相关实践知识

验证戴维南定理

受控源——单管共发射积放大电路,测量输入电流(基积电流)及输出电流(集电极电流);改变基积电流,测量集电极电流

相关理论知识

简单电路与复杂电路的区别

结点、支路、回路与网孔

基而霍夫定理

戴维南定理受控源的分析

2.任务二 安装平衡电桥电路

学习目标

能安装平衡电桥电路

能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直流线形性电阻性电路

理解复杂电路的几种分析方法

工作任务

平衡电桥电路的安装

测量相关电压与电流并进行分析

相关实践知识

叠加定理的验证

结点电压法的验证

电路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验证

平衡电桥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相关理论知识

电桥平衡的条件

结点电压法

叠加定理

电路功率传输定理

拓展知识

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网控电流法

3.任务三 设计、制作与测试电桥电路

学习目标

能根据给定电路要求设计、制作电桥电路

能对制作的电桥电路进行测试

工作任务

设计电桥电路

安装电桥电路

测量相关电压与电流并进行分析

根据设计要求,写书实验报告。要求:设计电路图、装接步骤、调试的方法及步骤,电路鼓掌排除的方法,实验测出的数据表、数据分析、学习体会等


(四)项目四 室内照明电路设计与安装

教学目标:能设计日光灯照明电路;会安装日光灯照明电路;能正确使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能正确排除日光灯照明电路中的故障;形成安全用电的习惯;正确使用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及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的概念;理解负数的基本概念及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理解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及电容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了解相量形式的基而霍夫定律,能用相量法与电流的相量关系;了解相量法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了解相量法分析争先交流电路;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了解交流电路的实际元件特性。

活动安排:日光灯照明电路的设计;日光灯照明电路的安装;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与实现。

考核要求:本部分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考核一体化的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本部分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实训报告的成绩等。其中闭卷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评价占50%,实验实训现场操作成绩占20%;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任务一 测量正弦交流电

学习目标

能正确使用交流电压表以及交流电流表

会使用示波器正确测量与分析正弦交流信号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三要素以及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的概念

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

理解正弦量的相量

理解相量的表示法

知道安全用电常识

工作任务

用示波器测量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分析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用交流电压表测量正弦电压

用交流电流表测量正弦电流

相关实践知识

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用示波器测量正弦电压

交流电压表以及交流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相关理论知识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相位及相量的基本概念

相位及相量差有效值

复数的计算方法

知识拓展

正弦交流的表示方法(卜形、三角函数、复数及相量表示方法)

相位及相位的比较

2.任务二 识别使用电容、电感,测试正弦信号激励下的R、L、C特性

学习目标

能识别电容、电感元件

理解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及电容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

理解电感与电容的相关特性,理解感抗、容抗

会对正弦信号激励下的R、L、C特性测试

会对正弦信号激励下RLC串联电路特性测试

工作任务

识别电容、电感元件

用示波器测量电阻元件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用示波器测量电感元件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用示波器测量电容元件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用示波器测量R、L、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相关实践知识

用示波器观察与测量电阻电路两端的电压、流过电阻的电流的波形

用示波器观察与测量电感两端的电压、流过电感的波形

用示波器观察与测量电容电路两端的电压、流过电容的电流的波形

用示波器观察与测量串联电路(RL、RC及RLC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流过串联电路电流的波形;用万用表分别测量RLC两端及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

相关理论知识

相量分析法

电阻、感抗、容抗及阻抗的计算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计算

扩展知识

并联电路的分析

3.任务三 安装与测试日光灯照明电路

学习目标

会安装与测试日光灯照明电路

能排除日光灯照明电路出现的故障

正确使用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

正确使用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

工作任务

日光灯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日光灯照明电路故障排除

功率因数的提高

相关实践知识

日光灯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功率因数的提高方法

日光灯照明电路饿故障排除

3、《机械制图》

课程目标:

(一) 知识性目标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2.能够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3.掌握正投影基础概念。

4.掌握机械零件和机器(或部件)的表达原则和方法。

(二)技能性目标

1.具有绘制和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2.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表达能力。

3.培养绘制 ( 通过仪器徒手,使用计算机 ) 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4.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情感性目标

1.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逐渐具有竞争效益意识。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考试要求

理论

实操

应知

应会

技能

重点

一般

不考

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

绘图工具和仪器使用方法

几何作图

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和线段分析

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考试要求

理论

实操

应知

应会

技能

重点

一般

不考

1.投影的基本知识

2.点的投影

3.直线的投影

4.平面的投影

5.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三)立体的投影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考试要求

理论

实操

应知

应会

技能

重点

一般

不考

1.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与线

2.平面与平面立体表面相交

3.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

4.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四)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考试要求

理论

实操

应知

应会

技能

重点

一般

不考

1.三视图的形成及表面上的点与线

2.形体分析与线面分析

3.画组合体的三视图

4.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5.读组合体的视图

(五)轴测图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考试要求

理论

实操

应知

应会

技能

重点

一般

不考

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正等测

3.斜二测

(六)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考试要求

理论

实操

应知

应会

技能

重点

一般

不考

1.视图

2.斜视图

3.剖面

4.局部放大图和其他的规定画法图

(七)标准件和常用件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考试要求

理论

实操

应知

应会

技能

重点

一般

不考

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2.键、销、滚动轴承

3.齿轮

(八)零件图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考试要求

理论

实操

应知

应会

技能

重点

一般

不考

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尺寸注法

3.表面粗糙度

4.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简介

5.零件结构工艺性的知识看零件图

(九)装配图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考试要求

理论

应知

应会

技能

重点

一般

不考

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2.部件的表达方法

3.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4.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


4、《液压与气压传动》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液压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获得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专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项目)

学习子情境

(教学单元)

建议

课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点与要求

技能点与要求

课题一、液压传动概述及流体力学基础

液压传动概述

2

1.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图形符号;

2.了解液压传动的特点;

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4

1.了解液压油的物理性质;

2.掌握流体静力学及相关计算;

3.了解流体动力学基本概念;

1.掌握粘度概念;

2.大气压力。

课题二、液压系统组成

动力装置

2

1.说出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2. 了解液压泵的选用;

1.油泵参数计算机选用;

2.油泵泄漏及控制;

执行装置

4

1.了解液压马达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液压缸的类型及特点;

1.马达的选用;

2.液压缸的类型及选用;

辅助装置

2

1.了解各元件的基本结构、特点;

2.掌握部分元件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场合;

1.正确选用油箱;

2.正确选用油管;

4.蓄能器概念及选用

控制调节装置

6

1.了解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掌握各阀的图形符号表达及使用;

1.掌握换向阀的“位”与“通”;

2.减压阀的使用;

3.调速阀的使用;

课题三、液压回路及典型液压系统

基本回路

4

1.掌握各个回路的性能特点;

2.掌握分析回路的方法;

掌握几个基本液压回路

典型液压系统

4

1.掌握典型液压系统的分析过程和分析方法;

2.了解液压系统的设计过程及方法;

1.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

2.冲压液压机液压系统

3.液压机械手液压系统

课题四、气动技术

气压传动概述

2

1.掌握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了解气压传动的特点;

压缩空气的获取及气动三联件

气动元件

2

1.了解气动元件的原理、结构及图形符号;

2.了解气动元件的使用;

气动马达及气动缸的使用;

气动基本回路

2

1.掌握各个回路的性能特点;

2.掌握分析回路的方法;

掌握基本气动回路;

课题五、实践教学环节

项目一:泵的拆装

2

液压油泵的原理;

通过拆装,来了解泵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项目二:阀的拆装

4

不同类型液压阀的结构;

通过拆装,来了解阀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项目三:液动基本回路的设计

8

1.了解几个基本液压回路的原理;

2.液压油管布置的基本要求;

安装系统,并能调试出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项目四:认识气源装置

2

了解气源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掌握气源装置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项目五:气缸的拆装

2

了解气缸的结构和分类

1. 掌握气缸正确的拆卸、装配方法。

2. 掌握气缸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项目六:气动基本回路的设计

8

了解几个基本气动回路的原理;

1.自行设计气动基本回路,要求能实现基本的气压传动功能,并绘制系统图;

2.安装系统,并能调试出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5、《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目标:

1.能正确使用C语言的标识符、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运算符、表达式、基本语句等基础知识;

2.认识算法流程图常用符号,能看懂算法流程图;

3.能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程序;

4.能使用函数进行模块化结构的程序设计;

5.能编写复杂的数据结构(数组、结构体、指针等)的程序;

6.会正确分析较复杂的C语言程序;

7.初步学会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分析问题入手,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和可行的算法,编写出具有良好风格的C语言程序;

8.具有进一步学习其他语言的能力。

2)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模块名称

能力目标

知识和技能要素

考核标准

C语言基础知识

1、能正确使用C语言的标识符;

2、能正确使用C语言的数据类型;

3、能正确定义和使用符号常量和变量;

4、熟悉C语言的书写格式和结构;

5、能正确的使用运算符和表达式。

1、C语言的标识符;

2、C语言的注释符;

3、C语言的程序结构;

4、语言的数据类型(char,int,float,double);

5、常量和变量

6、运算符和表达式。

1、考核内容:

1) C语言的标识符、注释符和程序结构;

2) C语言的数据类型;

3) 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

2、考核方式:作业、测试;

3、占总成绩的比例:5~10%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1、能看懂算法流程图(程序框图);

2、能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

3、掌握通过求余和取整运算拆分数字等算法。

1、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2、流程图符号及画法;

3、输入与输出的函数格式及应用(%d,%c,%s,%f,%lf);

4、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1、考核内容:

1) 输入与输出函数;

2)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2、考核方式:作业、测试;

3、占总成绩的比例:5~10%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会构造选择条件表达式;

2、能编写选择结构程序;

3、掌握数据比较大小、数据交换算法。

1、if语句格式以及应用;

2、If -else语句格式以及应用;

3、If-else 嵌套结构的应用;

4、Switch语句格式及应用

5、Switch语句中default和break语句的作用

1、考核标准: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2、考核方式:作业、测试

3、占总成绩的比例:10~20%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能根据问题构造循环结构;

2、能编写循环结构的程序;

3、会根据具体情况从这三种循环结构中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

4、掌握循环典型应用,如使用循环进行数字拆分、求最大元素、最小元素、累加、阶乘、素数等常用算法。

1、for循环结构的语句执行过程及构造方法;

2、While(当型)循环结构的构造方法;

3、Do-while(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构造方法

4、“永真”循环结构的构造方法;

5、循环结构中break/continue语句中的作用以及循环标志变量使用;

6、多重循环结构的程序。

1、考核内容: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2、考核方式:作业、测试

3、占总成绩的比例20~30%

数组

1、理解数组的作用

2、理解数组元素的存储机制

3、会定义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

4、会对数组元素赋值、输出、查找、逆置等操作、

5、能运用字符数组处理字符串

6、掌握排序、查找、逆置常用的算法,能使用数组求最大元素、最小元素、累加、阶乘、素数等。

1、数组的定义;

2、数组的初始化;

3、数组元素的赋值、数据修改与输出;

4、字符串输入。输出函数。

1、考核内容;能使用数组进行程序设计。

2、考核方式:作业、测试

3、占总成绩的比例10~20%

函数

1、理解函数的作用;

2、熟悉常用的数学函数(math.h)、字符串函数(string.h)的应用;

3、能使用函数编写模块化结构的程序;

4、理解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

5、能正确阅读并分析具有多个函数活多个文件的C程序。

1、C语言函数的定义、声明和调用;

2、变量的作用域和存储类型;

3、函数间数据的传递方法;

4、多文件程序的编写与运行方法;

5、基于函数模块结构程序的编写;

6、数组元素或数组作函数参加的应用。

1、考核内容:

1) 使用函数进行模块结构程序设计;

2) 变量的作用域和存储类型;

2、考核方式:作业、 测试;

3、占总成绩的比例20 ~25%

指针

1、理解指针的作用

2、会通过指针类型使函数返回多个值

3、会通过指针访问数组元素

1、指针的定义及使用

2、指针作函数的应用

1、考核内容:

使用指针进行程序设计

2、考核方式:作业、测试

3、占总成绩的比例:5~ 10%

结构体

1、会使用结构体存储数据

2、会引用结构体元素

3、会使用结构体数组

4、了解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的应用;

5、会使用typedef语句的定义类型。

1、结构体类型及结构体变量的定义;

2、结构体变量、结构体数组元素的引用;

3、用户自定义类型的使用

1、考核内容:

结构体类型、结构体变量、结构体数组的定义、结构体成员的引用。

2、考核方式:

作业、测试

3、占总成绩的比例:5~10%

6、《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为此,必须完成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控制电路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继电-接触器系统基本控制电路,并能设计、安装、调试各种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常用低压电器

教学内容:接触器、熔断器;

电磁式接触器;

低压断路器;

继电器。

基本要求:了解控制电器的分类与应用特点;

了解常用典型控制电器的主要特点及结构特征;

掌握常用典型控制电路的用法,会识别常用控制电器及图形符号。

第二章 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控制电路

教学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长动控制电路;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单向全压起动控制线路;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

电动机的保护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电气控制线路绘制的国家标准化;

能绘制和阅读简单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能利用常用的控制电器和基本电路进行简单的控制电路设计制作。

第三章 常用机床电气控制

教学内容: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

M7130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

Z3050搖臂钻床的电气控制;

铣床电路电气控制。


基本要求:能阅读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况

教学内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

基本要求: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第五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

基本要求: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六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继电器

教学内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各种内部继电器;

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各种内部继电器。

七章 可编程控制器基本指令与编程方法

教学内容:一般指令;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

微分和保持指令;

传递指令;

加法与减法指令。

基本要求: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语言;

掌握梯形图的主要特点;

掌握基本的编程指令及编程方法。

第八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步进与功能指令及编程方法

教学内容:功能图;

步进与功能指令。

基本要求: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语言;

掌握功能图的主要特点;

掌握步进指令及编程方法。

第九章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教学内容:梯形图设计原则;

编码技巧;

触点控制规律;

编程步骤。

基本要求:掌握梯形图的典型基本电路及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等;

掌握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并能根据继电器电路进行梯形图设计;

掌握时序电路设计方法。

7、《CAD》

课程目标:

1)了解电气图的基础知识,电气识图的基本识图技能,国家标准,项目符号等。

2)熟悉电气电子线路图形的基本绘制过程以及绘制标准。

3)能够应用Auto CAD软件按照企业或行业要求进行电气图形的设计。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主要教学知识点

学习目标

学时

P3-1

基础内容

电气图与电气识图的基本知识

K3-1电气制图软件Auto CAD简介

K3-2:电气图分类

K3-3:电气图特点

K3-4:电气图规范

K3-5:电气图绘制有关国家标准

K3-6:电气图形符号

K3-7:文字符号和项目代号

K3-8:电气图布局

1. 能了解电气制图软件

2. 能了解电气图形分类

3. 了解电气图形特点

4. 了解电气图绘制有关国家标准

5. 了解电气图形符号

6. 了解文字符号与项目代号

7. 了解电气图形布局

4

P3-4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

可以利用Auto CAD软件绘制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

K3-18:电气图图幅绘制

K3-19:捕捉和栅格

K3-20: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介绍

K3-21: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图识图

1. 能够建立图层,绘制图框,绘制标题栏并保存图幅。

2. 能够设置栅格的显示样式,主栅格的频率,进行捕捉和栅格的设置

3. 能够认识并理解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

8

P3-5

电气接线图的绘制与识图

可以利用Auto CAD软件绘制电气接线图

K3-22:了解电气接线图基本知识

K3-23:了解低压配电系统主接线图

1. 能够创建新图层、设置图层颜色、线形和线宽,设置图层状态、进行图层管理

2. 能够进行图块的创建、分解和插入。

3. 能够对图像进行缩放、移动、旋转、复制、镜像等操作。

4. 能够添加文字和注释

4

P3-6

电气平面布置图的绘制与识图

可以利用Auto CAD软件绘制电气平面布置图

K3-26:了解电气平面布置图基本知识

K3-27:了解变电所电气平面布置图

K3-29:了解35kV变电站电气平面布置图

1. 能够创建新图层、设置图层颜色、线形和线宽,设置图层状态、进行图层管理

2. 能够进行图块的创建、分解和插入。

3. 能够对图像进行缩放、移动、旋转、复制、镜像等操作。

4. 能够添加文字和注释

8

P3-7

电气CAD工程实践实例

可以利用Auto CAD软件绘制电气CAD工程图

K3-31:绘制龙门刨床控制系统图

1. 能够创建新图层、设置图层颜色、线形和线宽,设置图层状态、进行图层管理

2. 能够进行图块的创建、分解和插入。

3. 能够对图像进行缩放、移动、旋转、复制、镜像等操作。

4. 能够添加文字和注释

8

合计

32

8、组态控制技术

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组态软件原理和使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较完备的计算机组态软件技术知识、一定的设计能力、拓展能力以及较好的自动化技术设计和实践能力,达到维修电工技师相关要求,为毕业后参与自动化方面的工作及达到高级技师水平打下扎实基础。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认识组态软件

1)教学目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组态王运行环境,了解组态王软件如何安装运行,如何解密运行,组态王实现那些功能,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监控工业运行环境,监控界面形象化。

学生通过学习,要求了解:

①组态软件基本操作环境;

组态软件与PLC、智能设备、变频器等通过常规通讯接口进行数据通讯。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组态软件实现功能。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安装解密软件,如何备份复制工程。包括各种各个操作按钮的使用含义

2系统时间及灯的动画连接

(1)教学目的:

学习工程管理器的使用,创建新工程,画面如何与进行交换数据的硬件设备或软件程序进行关联

。通过本项目学习,让学生知道组态软件与自带的仿真PLC进行关联。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新设备,建立数据数据库中的数据字典,建立新的工程画面。

教学难点:关于数据库中数据字典建立过程中数据类型的使用,寄存器类型的概念掌握。


3 油箱流量位置的动画链接

(1)教学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控件矩形框的使用,矩形框如何连接数据,关于I/O实数型数据类型的数据字典创建。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矩形框动画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数据字典中如何建立I/O实型的变量。


4 电机正反转以及控制(仿真PLC)

(1)教学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图库中仪表、游标以及电机的动画连接。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动画连接中在那个选项中进行连接。

教学难点:输出值得确定。


5 交通灯控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动画闪烁的逻辑关系。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动画连接中闪烁的应用

教学难点:交通灯前后亮之间的时间确定

6 油罐冶炼控制系统(包括监控、报警,报表,曲线等)

(1)教学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让学生能完成整个冶炼车间从原油到成油的冶炼过程,同时完成该冶炼系统的报警、实时历史趋势曲线创建与应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个完整工程系统的建立过程。

教学难点:数据报表的形成。

7 天塔之光控制系统或洗衣机(PLC关联)

(1)教学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能利用三菱PLC完成天塔之光系统或者洗衣机自动排水系统的梯形图,连接组态软件,完成动画连接的过程。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关于监控画面的设计。

教学难点:梯形图的调试。

8 水塔水箱控制报警系统(PLC关联)

(1)教学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组态软件监控水箱报警的系统。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程系统中报警的设置。

教学难点:仿真图片的应用

9 抢答器控制系统(PLC关联)

(1)教学目的:

抢答器设计中的逻辑梯形图应用,抢答器监控系统的画面设计。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抢答器中逻辑关系应用。

教学难点:抢答器监控画面的设计。


9、《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不是机械、电子的简单组合,而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融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相应的掌握一些实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规划和编程方法。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项目名称

子项目名称

教学模式

学时

1.工业机器人概述

1.1理解工业机器人的由来和发展、定义、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

一体化教学

4

1.2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和应用以及主要技术参数;

一体化教学

2.机器人本体的机械结构

2.1工业机器人的外形结构与运动;

一体化教学

6

2.2机身机构,臂部机构,驱动机构,手部机构和行走机构;

一体化教学

2.3工业机器人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体化教学

3.工业机器人的驱动方法

3.1工业机器人的液压驱动和气压驱动;

一体化教学

6

3.2直流伺服电动机驱动;

一体化教学

3.3 步进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驱动;

一体化教学

4.工业机器人的位置姿态描述

4.1齐次坐标、齐次变换;

一体化教学

4

4.2变换方程的建立;

一体化教学

5.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

5.1连杆坐标系和连杆参数,简单的连杆坐标系变换矩阵;

一体化教学

4

5.2典型机器人运动学正问题解,机器人运动学逆解;

一体化教学

6.工业机器人的控制

6.1工业机器人控制概述,单关节机器人控制建模与控制系统;

一体化教学

4

6.2多关节机器人的控制,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及接口;

一体化教学

7.工业机器人的感觉系统

7.1机器人传感器的选择要求,位置和位移传感器

一体化教学

4

7.2机器人的视觉传感系统,机器人的接近觉传感器,机器人的触觉、力觉和压觉传感器。

一体化教学

总学时

32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类别

序号

课程

名称

学时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理论

理论

理论



1

语文

160

2

2

2

2

2

2

数学

160

2

2

2

2

2

3

英语

160

2

2

2

2

2

4

体育

160

2

2

2

2

2

5

音乐

80

1

6

历史

32

1

7

哲学与人生

1

8

职业道德与法律

1

9

心理健康

64

1

10

职业生涯规划

1

11

就业指导

1

专业
基础课

12

电工技术基础

64

2

2

13

电子技术基础

224

3

3

3

3

14

计算机基础

96

1

3

15

电气控制技术与PLC

96

2

3

16

C语言程序设计

64

2

4

17

CAD

96

2

2

19

工业机器人基础

64

2

4

20

机械制图

96

1

1

21

机械基础

48

1

2

22

MCGS触摸屏技术

80

2

2

23

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

96

2

2

24

毕业会考复习

96

6

4

25

气动与液压

64

2

2

26

毕业设计

6

27

周课时

26

26

26

26

26

28

总课时

2080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构成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关键。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师资队伍构成如图所示。

2. 师资队伍结构和数量要求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应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专业资格证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所要求的业务能力;具备“双师”素质及良好的师德;具有工作实践经验,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对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具备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招生规模确定为每年100人,年在校生为300人,师生比按1:20计算,教师人数应不少于30人。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特征,岗位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同时,顶岗实习也需要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设置和教学要求,需配置5名兼职教师。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90%,高级技术职称占30%,中级技术职称占40%。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配置与要求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电子工艺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电机技术实训室、电工技术实训室、PLC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及实训设备条件要求见表3所示。

3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条件配置明细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实训功能

适用学习领域

主要仪器设备

数量

(台/套)

场地面积(m²)

工位数

1

电子工艺实训室

完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训;电子产品工艺焊接组装调试实训。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工艺实训考核装置

25

120

50

2

电机技术实训室

了解交、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电动机的维修、维护方法,掌握电动机的控制技术。

电机控制及维护

电机技术

实训装置

16

120

50

3

电子整机装调实训室

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手工焊接、机器焊接、装配、调试等电子技术基本技能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手动流水线及配套设备

1

160

50

4

电子机房

学习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文字、数据处理

计算机

50

80

50

5

机器人实训室

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编程逻辑思维能力。

工业机器人编程

工业机器人

2

80

20

6

电工技术实训室

电工类仪表的使用,照明技术实训。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常用低压电路安装与调试

仪表及照明电路实训考核装置

20

120

50

7

维修电工实训室

可自行设计、安装、调试、维修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可进行典型机床电气安装调试技术训练;维修电工考证。

机床电气设备

安装与调试

维修电工技能

实训考核装置

20

120

50

8

PLC 实训室

运用可编程序控制器进行编程与调试,实现对各类机床和执行机构的控制。

PLC编程与调试

PLC技术综合

实训装置

16

80

50

9

机电一体化实训室

进行机械设备的装调,电气线路的连接,通过传感器采集信息,PLC编程控制,对不同颜色、材质的物体进行分拣。

简单自动线

安装与调试

机电一体化

实训装置

4

80

20

10

变频调速技术实训室

掌握变频器的应用技术、参数调整的方法,故障识别。

变频器传感器

安装与调试

变频调速技术

实训考核装置

16

120

50

12

气动传动系统实训室

基础气动控制实训

液压与气压系统安装与调试

气动控制技术

实训装置

6

80

50

13

电气安装与维修实训室

对典型机床线路的安装、调试、维修

电气设备

安装与维修

电气安装与维修

实训考核装置

4

120

50

14

智能制造实训室

掌握智能制造加工的工艺流程

工业机器人

数控编程

智能加工装置

4

160

20

2.校外实习基地配置与要求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校外生产实训基地包括协昌电子有限有限公司、立讯机器人有限公司、伊戈尔电器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要求。

(三)教学资源

所有教材选用全国十二五规划教材,学校也可结合校内实训设备及学情开发部分校本教材,教师建立教学资源库,考试试题库,学校还应配备相应的图书管和电子书等,以供学生借阅,老师参考。

(四)教学方法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进行因材施教,明确目标,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内容,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同时改革教学评价方式,重视过程评价,激励学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程

在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层次递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选取专业技能课程的内容,将专业技能课程的内容设计成若干个项目,将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明确每个学习项目的学习目标,利用项目引导学生研究任务、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使任务驱动贯穿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岗位基本技能课程、岗位核心技能课程、岗位拓展技能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遵循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综合,依次安排,层次递进。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分解、重构课程内容,组织教学项目,通过各个教学项目的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按工作过程组织的实训项目,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进行知识的传授,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化为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知识的应用性。

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为主,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及多媒体技术应用为辅的多种教学方法,根据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运用,特别注意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或者引导的作用,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70%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形成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

(五)学习评价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行结果与过程并重的教学评价体系。

1.理论课程

理论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各占50%。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结果考核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

2.理实一体课程

理实一体课程以项目为考核单元,采用“过程加结果”的考核方式。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设置过程考核,按照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工作态度、操作规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程度等指标,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等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必须完成相应技能方向所要求的所有项目的学习,且项目合格率达到80%以上,才能通过该门课程的过程考核;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结果考核。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将平时成绩、阶段考核成绩及结果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进行计算,最终确定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各门课程具体的考核标准见课程标准中的考核标准。

需要考取某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把职业资格认证结果作为结果考核成绩,占权重的40%,综合评定两项成绩,作为课程的总成绩。每门课程可根据各自不同特点,适当调整各参数权重值。

(六)质量管理

做好评教评学制度,推进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形成学校自评、企业参评、第三方测评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

完善“三级三线”教学质量校内监督和管理体系,“三级”即教务处统筹、系部具体贯彻、教研室具体实施;“三线”即院长—分管院长—教学系部—学生、院长—分管院长—教务处—教师、院长—分管院长—督导—教师和学生,以确保教学全方位、全过程和多视角的监管;强化“四督一导”运行机制,即督教、督学、督管、督考和指导,切实实施巡堂、听课、检查、调研、评议、排序、反馈、整改等“八项管理”制度;逐步健全“三章程一方案”,即“学生教学信息员组织章程”、“学生助教团组织章程”、“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协助管理委员会组织章程”和“学生评教评学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协助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活动”,不断优化日巡查、周通报、月整改、年考核等过程管理。

九、毕业要求

中职段:本专业学生至少须修满82学分,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方可毕业:专业核心课程成绩合格。

十、1+X考评要求

要把1+X证书制度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培养丧命起来,实现“1”与“X”的有机 衔接,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